你好!欢迎光临传统文化网

清明是炎黄子孙的人格

时间:2011-03-24 15:10来源:太原日报 作者:太原日报 点击:
春分过后是清明。它既是一句话,又是一个哲理。此时昼夜等长,阴阳平衡,才有清明。 山水同在为清,日月同在为明,一个同字,道尽了天地秘密,也道尽了文化的秘密,特别是中国文化的秘密。清明看上去是季节,其实是人格。没有山水精神的人格是残缺的人格,没

          

春分过后是清明。它既是一句话,又是一个哲理。此时昼夜等长,阴阳平衡,才有“清明”。

“山水”同在为“清”,“日月”同在为“明”,一个“同”字,道尽了天地秘密,也道尽了文化的秘密,特别是中国文化的秘密。清明看上去是季节,其实是人格。没有山水精神的人格是残缺的人格,没有日月精神的人格同样是残缺的人格。

而山水日月精神,说到底则是天地精神。

天同覆,地同载,齐生死便是由此而来。

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意境中,从来就没有生,也从来没有死,因为中国人有怀念,真诚又深沉的怀念。

而怀念来自人格,人格来自奉献,奉献来自觉悟,觉悟来自天地精神,来自“清明”。

大家把郊游认为是在扫墓之后呼吸新鲜空气,锻炼身体,显然表面化了。真正郊游的意义在《庄子》中。庄子认为,人不必执着于生,因为生若是一次远游,那么死就等同于归。

出游是惬意的,惬意可能让人流连忘返,但天黑下来了,所有的惬意都成了归意。路上行人欲断魂,正是因为我们在路上。出游的目的是让你体会那个“归”。

庄子说得好啊:天地赋予形体让我承受,赋予生命让我劳累,赋予衰老让我安逸,赋予死亡让我安息。所以,把活着看作是乐事,也就是把死去看作是乐事了。这是一种“归”。

视生若死,视死如生。这是庄子的安详和智慧。

中国的节日,大凡和祭有关。以祭悟道,这是中国人的智慧。在我理解,清明是春祭,中元是夏祭,寒衣是秋祭,大年是冬祭。而一切祭的背面却是暗藏的狂欢。哀以乐感,乐以哀感,一体两面,这便是中国人的大幽默、大安详。

如果说上巳节是中国的情人节,那么清明节无疑是中国的感恩节。上巳的主旨是幽会求子,清明的主旨是鉴死知生。这两个节日的奇妙联袂,真是让人叫绝。幽会之后是求子,求子之后是祭祖,生死相续,以生观死,以死鉴生。它同时叮嘱我们,子不必求,因为子在祖德;祖不必祭,因为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就是最好的祭。

清明不仅是节日,清明也是人格,炎黄子孙的人格。

来源:太原日报


 

(责任编辑:北辰星)
顶一下
(2)
10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表情:
用户名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
资料分享

传统文化的殿堂中,曾经哪些网站、文章、书籍、影音等启发了您?欢迎您来推荐。

推荐邮箱:nbbcx007@163.com

您在学习传统文化的体验和人生感悟,欢迎您来投稿。

投稿邮箱:nbbcx007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