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!欢迎光临传统文化网

讲国学,莫空谈——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

时间:2011-04-29 01:30来源:本站收集整理 作者:管理员 点击:
摘要 翻开《大学》,赫然一行字,引起我的思考:大学之道,在国学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这里讲得很清楚,大学之道,是说君子学道。明明德,是要我们懂得天理。至于说亲民,那是新民之意,即要去掉陈习陋见,不断革新,才会有定、有静、有虑、有得。

摘要

       翻开《大学》,赫然一行字,引起我的思考:“大学之道,在国学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这里讲得很清楚,大学之道,是说君子学道。明明德,是要我们懂得天理。至于说亲民,那是新民之意,即要去掉陈习陋见,不断革新,才会有定、有静、有虑、有得。
现在讲国学的人颇多。一时间,“国学校”,“国学堂”,学国学仪式蜂拥而起。电视节目里也频频出现学者讲国学慷慨激昂的镜头。那些着儒装、奏韶乐、拜孔子庄严肃穆的孔学仪式里,也着实绽放着“大成至圣先师”的毫光。
  
  我很感动。但感动之余,却又觉得空空荡荡,少什么呢?想来想去,还是少了国学精神。
  
  翻开《大学》,赫然一行字,引起我的思考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这里讲得很清楚,大学之道,是说君子学道。明明德,是要我们懂得天理。至于说亲民,那是新民之意,即要去掉陈习陋见,不断革新,才会有定、有静、有虑、有得。
  
  而现在的一些做法,几乎不见大学之道。讲国学而不见国学,用了形式主义的东西走过场,装门面,演绎着形形色色的空手道。
  
  前不久,某大学请一位着名作家讲国学精神,没料到的是,该校领导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,因而造成会场冷落,近二百人的大教室,居然只来了四五十人。问原因,说是宣传的时间短,周一学生不来校,云云。主讲人气度大,在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中,照讲不误,表现出“明明德”的真正的国学精神。而校方对此并不以为然,却认为在大学里这是正常现象,我实在不懂。
  
  我国的儒学之道,“礼”是核心,所以孔子提出“礼乐治国”的大政方针。乐,且不去谈,由这方面专家去评论。“礼”已大众化,似乎应是童叟皆知的事。而在大讲国学精神的热潮中,“礼”不上大学讲堂,岂非咄咄怪事!
  
  讲国学,不能空谈。天桥的把式,光说不练,即便练,也是羞羞答答,犹抱琵琶半遮面。这样的讲国学,不就是典型的装门面吗?
  
  国民喜欢跟风,由来已久。先是崇拜偶像,接着是追星族,继之是做粉丝,不管怎样,真正理解精神的有多少?多数是道听途说,盲目追随。有的学生崇拜季羡林,可笑的是,连季先生的着作都没读过;敬仰巴金,提起《家》、《春》、《秋》来却一无所知,凡此等等。学国学者,也是这样,谈孔子,不知《论语》,谈老子不读《道德经》。这样,以空对空,学来学去,只搞了个形式,在“礼”上十分欠缺,我说,这不是在学,而是在“贬”。把无比辉煌的国学贬成了“穿儒服”“拜孔子”,只会妙语连珠,真成了摇唇鼓舌的新派“纵横家”。这也迎合了当今社会浮燥之风,只求表面,不讲实际,二者相差十万八千里,久而久之,大帽子底下找人头,让人哭笑不得。
  
  学国学、讲国学是好事,可别只会装腔作势,“拉大旗,作虎皮,包着自己,去吓唬别人”。
  
  讲实际,莫空谈,是党的优良传统。我们不能在大讲国学中,把这种好传统讲没了。
(责任编辑:北辰星)
顶一下
(2)
66.7%
踩一下
(1)
33.3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表情:
用户名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
资料分享

传统文化的殿堂中,曾经哪些网站、文章、书籍、影音等启发了您?欢迎您来推荐。

推荐邮箱:nbbcx007@163.com

您在学习传统文化的体验和人生感悟,欢迎您来投稿。

投稿邮箱:nbbcx007@163.com